正统八年(1443年)十月,小皇帝明英宗收到六叔荆王朱瞻堈的奏疏,内中将南京礼部好一顿批评。他表示自己奉召入京为嫡母诚孝昭皇后张氏奔丧股票配资平台注册,回程途径南京时登岸祭拜母妃顺妃张氏,却发现坟园享堂内存放的祭器都已经损敝不堪,请求朝廷重新修造。
南京普觉寺,贞静顺妃张氏墓园所在地
顺妃张氏虽然只是小皇帝的庶祖母,可毕竟是仁庙的嫔妃,还身负谥号,地位特殊。是以明英宗接信,立马安排工部督造。
明仁宗葬于北京,张顺妃为何安葬在千里之外的南京?作为二人儿子的朱瞻堈生平又有哪些值得一讲的故事呢?
生母早逝的皇子
朱瞻堈(音gāng),生于永乐四年(1406年)九月二十四日,为明仁宗庶六子,生母贞静顺妃张氏。
张氏乃明仁宗朱高炽为太子时的妾侍,薨逝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,并没有活到丈夫登基。她在世时南京才是大明的都城,皇太子朱高炽长期留守南京监国,故其去世后安葬于南京,墓园位于今南京雨花台区的普觉寺墓园内。
她去世的同年大明的政治格局发生重大改变,明成祖正式宣布迁都北京,当年十月朱高炽奉命率领群臣北上。明仁宗即位后有南迁之议,故没有将她迁葬北京。可在位时间太短,没能成行,驾崩后在皇后张氏及好大儿明宣宗的安排下,安葬于昌平天寿山陵区。
也正因此张氏与另一位早逝的太子侍妾李氏(悼僖丽妃),成为唯二两位与丈夫天各一方的嫔妃。不过明仁宗即位后,立即追封二人为妃,并赐予谥号,她被追封为顺妃,赐谥曰贞静。
“咨故妃张氏柔惠静嘉,夙彰德美。自先朝之临御,选嫔朕于春宫。儆戒相成,资其令淑,生有子矣。而汝寿不永,游有年矣,而予念弗忘。今追封尔为顺妃,赐谥贞静。”(《明仁宗实录》)
明仁宗剧照
朱瞻堈是一众兄弟中,唯一一个母妃没能活到父皇即位的皇子,好在张顺妃去世时他年已15,可以独立开府,只可惜永乐年间没能授爵。
永乐二十二年(1424年)七月,明成祖在第五次亲征漠北班师途中驾崩,皇太子朱高炽依照一招登基称帝,随即大封宗室,作为皇子的朱瞻堈兄弟自然处于第一序列,个个受封亲王,朱瞻堈被封为荆王。
此时朱瞻堈年介弱冠,封王后得前往十王府安置,等待之国。明代亲王岁禄标准为一万石,可鉴于诸子尚未之国,明仁宗下诏给予出阁别居的七王(最小的卫王朱瞻埏不在其列)岁禄三千石,待之国之时再行调整。
只可惜明仁宗在位仅仅十个月便猝然暴崩,明宣宗这位继任者上位之初政局不稳,先是集中精力收拾汉王朱高煦,其后忙着削藩,一时间顾不上诸弟。直到大局已定,才腾出时间来忙活弟弟们的婚事和就藩事宜。
宣德二年(1427年)十二月,西城兵马指挥周义之女周氏被册封为荆王妃,此时朱瞻堈年已二十有二,在古代妥妥地属于晚婚。
宣德四年(1429年)二月。明宣宗下诏给五个弟弟营建王府(越王留京,滕王早夭),其中荆王的藩地为江西建昌府。
这次就藩,充分体现了明宣宗那“小太宗”的狠辣。明初藩王封号与藩地存在关联,比如晋王的封地为太原,燕王的封地为北平,谷王的封地为宣府(古上谷郡地),可朱瞻堈兄弟的藩地与封号完全没有关联(只有郑王勉强有一丝关联性)。其次,五王的藩地不是位于偏僻之地,便是瘴疠之地,亦或是亡国之君的前封地,郑王朱瞻埈藩地为陕西凤翔府,淮王朱瞻墺藩地为广东韶州府,梁王朱瞻垍的藩地为湖广安陆州(郢王朱栋的封国),胞弟襄王初封浙江衢州府,可随即便改为湖广长沙府(潭王朱梓的封国)。且王府的营建仅仅用时数月,多由所在卫所州治仓促改建,设施多有缺损。
南城县王府大街城墙公园
荆王的藩地建昌府隶属于江西,在明代江西也是鱼米之乡、文化之邦,不论是经济还是文脉都极其繁荣,可也要看地处哪里。
建昌府府治为今江西南城县,位于闽赣交界处,地处武夷山区,平原狭小,集中于中部贯通南北的盱江河谷平川地带。总之一句话,战略位置十分重要,但经济并不发达,也属于偏僻之地。
当年八月,五王同时之国。从煌煌神都来到穷乡僻壤,朱瞻堈内心的落差可想而知。次年五月,他以“府地窄隘”为由,奏请皇帝大兄把南城县司狱司廨舍并入王府,将县城附近的空闲田地划作本府牧场。宣德六年(1431年)三月,又以“随侍官旗军校多无居地”为由,请求划拨土地。明宣宗一一准奏。
即便如此,荆王殿下对建昌的生活依然不太满意,有意纵容王国属员,对其恶行听之任之。于是乎建昌百姓顿时遭了老罪,比如王府承奉萧韶强占民家池塘土地,护卫指挥文斌捶辱军民掠取财物。
明宣宗接到建昌知府的奏报,气不打一处来,下旨治萧韶和文斌之罪,同时对荆王进行了一番严厉敲打。
可对朱瞻堈而言,贫穷才是他的人生大敌,为了搂钱管谁你皇帝大兄怎么说。既然不能明抢,那就曲线救国。于是乎王府官员侵占护城河用来养鱼,在演武场上种菜,将负责建昌府城门治安的官厅旧址改造成店铺。如此视城防为无物的奇葩行径,可谓是千古难遇。明宣宗听说后被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。
“(宣德九年四月)己丑,江西建昌千户所奏:‘荆府承奉得祥、典仗崔胜等,占据城濠养鱼,又占教场种蔬,及用城门官厅废址起店房,致城下往来不通,操练、盘诘无所。’上曰:‘筑城置军所以保民,岂可隳法制奄为己有!’遂封所奏示荆王且以书谕王曰:‘小人纵恣,当寘之法,以戒后来。但念王左右使用之人,姑曲宥之。即令退还,若固吝不还,必罪不宥。’”(《明宣宗实录》)
为搬家进行的骚操作
好在明宣宗很快便无需为荆王这位混球弟弟生气了。宣德十年(1435年)正月初三,他驾崩于乾清宫,随即年仅9岁的皇太子朱祁镇奉遗诏即位。
主少国疑,施政力求稳定,对宗室的态度发生重大改变,以安抚为主。于是乎仁宗系诸王在宣德朝隐匿的小心思得以显露,纷纷向大侄子奏请迁国。
少年明英宗剧照
正统元年(1436年),朱瞻堈的五哥襄王朱瞻墡由湖广长沙迁国襄阳,其弟淮王朱瞻墺(音ào)则从广东韶州府(今广东韶关)改迁江西饶州府(今江西鄱阳县)。
朱瞻堈早就对王府规制狭窄,周遭闲田稀缺,每天开门便能见到山的藩地多有不满,自到藩之初起便存了迁国的念想,奈何摄于大兄的赫赫威势,不敢表露。故在知悉襄王和淮王迁国后,也上疏提出迁国请求。
可襄王是当朝太皇太后的亲子,当今天子的亲叔,加上长沙条件也不是多优越,迁国乃顺理成章的事。淮王虽是庶出,可人家的藩地在广东,在当时属于瘴疠之地,所以给他换到了环境相对较好的江西。而朱瞻堈呢,同样是庶出,藩地又在江西,比之淮王故地要优渥得多,两样都不占,所以你闹腾什么?
结果不问可知。
眼见正途走不通,荆王殿下开始走魔幻途径。
正统三年(1438年),他给大侄子去信,表示自己王府是在就有建筑的基础上改建而来,透露着一股阴森恐怖气氛,特别是有条巨蛇时不时现身“蜿蜒自梁垂地,或凭王座”,搞得他屡屡惊骇欲绝,小心脏实在承受不住,请求准许他迁国河南。
然而他这番绘声绘色地描述,显然没能打动朱祁镇这个大侄子,更没能说服太皇太后张氏这位嫡母。换来的是一番无情的敲打。
“(九月)丁亥,书复荆王瞻堈曰:‘所喻建昌居址岁久,屋宅阴森,欲徙河南。且建昌本江南善地,非卑湿瘴厉之所。昔皇祖仁宗皇帝择此以为叔之封国,今居十年亦自安稳。且人之生死自有定命,岂居河南者皆不死?叔宜恪遵皇祖之命,安静以居,不可惑于邪言,骤求改徙。书至,仍令长史、纪善具情回奏。’”(《明英宗实录》)
这封回信吓得荆王殿下魂不附体,此后数年没敢再提迁国之事。
诚孝昭皇后张氏剧照
正统六年(1441年)四月,朱瞻堈上疏朝廷,提出想于明年正旦赴京朝觐。明初藩王赴京朝觐属于惯例,可自宣德朝起,朝觐制度已名存实亡,宣德七年(1432年)他的朝觐奏请就被大兄拒绝。在削藩一事上秉持父皇政策的明英宗,自然也不会开此先例,何况谁知道荆王叔来京会提什么要求,故直接以“江湖跋涉”为由予以回绝。
世事难料。转过年来的正统七年(1442年)十月,太皇太后张氏突然病危,缠绵于榻的她思子心切,明英宗诏命在外的襄、郑、荆、淮四王(梁王去世于上年)回京侍亲。可敕符发出不过六天,太皇太后便不幸崩逝,于是乎侍亲变成了奔丧。
奇怪的是,襄、荆、淮三王(郑王称病没赴京)的奔丧之举竟然出现了嫡庶之分。襄王在当年十二月抵京,估计是在受到讣告之后便启程了。而荆王、淮王直到次年二月才抵京,路程较近的淮王早几天抵达,应当是在同一时间出发的。他俩抵京时,襄王已经辞陛归国,双方没有会面。此举可能参照了《皇明祖训》亲王朝觐需遵循嫡庶和长幼顺序,分批次赴京之规定。
作为庶子,朱瞻堈对太皇太后张氏这位嫡母应当没有多少感情,内心估计也是欣喜多于哀伤。这次名为奔丧的赴京之行,少了老太太的牵制,大侄子对他的态度开始翻转,令他收获满满。
长子朱祁镐、次子朱祁鑑(音jiàn)分别被册封为荆世子和都昌王;荆府纪善周嘉宾升任本府右长史;王府女使的缺口,获准从本府群牧所和仪卫司军校之家选买三十人备用;自之国其一直未曾赐给的祭器、祭服、乐器等,也由所司补造。
蕲州古城
当然最大的收获则是大侄子终于松口,准许荆藩迁国,经过再三考虑,最终圈定背靠大别山,面朝长江的蕲州充作荆藩的新藩地。
“庚戌,荆王瞻堈言:‘臣国于建昌,僻处山偶,时有瘴疠,乞迁善地。’上命迁抚州,已而改命长沙。又以长沙卑湿,改命蕲州。以蕲州卫为王府,谕所司为王治之。”(《明英宗实录》)
荆王朱瞻堈孜孜以求的迁国梦,终于在老太太去世后得以实现。
从建昌到蕲州
正统九年(1444年)十月,蕲州荆王府竣工,明英宗传信荆王朱瞻堈,让他自行选定吉日,阖府乔迁蕲州新家。
实录没有记载荆王迁国的具体时间,不过正统十年五月朝廷下旨,将其岁禄从江西布政司改由湖广布政司支给,同时将赤东湖河泊所赐予荆王府。由此可以推断,迁国时间应当在此前后,想也明白这个时间段温度正适宜,又可以避开黄梅天,正是乔迁的最佳时间段。
蕲州荆王府在蕲州卫的基础上改建而来,朱瞻堈对这座新王府很是不满意,认为地方过于狭窄。在他的一再奏请下,正统十一年(1446年)七月朝廷下令,将王府附近一百四十余户官民迁走,遗留的房屋地基划归荆王府,用于扩建。
前文曾提及朱瞻堈在建昌时,曾把府城护城河这一重要城防设施用来养鱼。许是养鱼养上瘾了,抑或是穷怕了,迁居蕲州后,他老人家依然痴迷于此。不过这次被盯上的不再是护城河,而是城外的赤东湖。
赤东湖,又名赤龙湖,南距蕲州城十里,“湖九十九汊,春夏水溢,秋冬水涸”(嘉靖《蕲州志》)距离长江也就五六公里,经过数百年围湖造田等运动,今存水域面积39平方公里(2021年),为蕲春县境内最大的淡水湖。
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赤东湖,具有淡水养殖、洪水调蓄、越冬候鸟重要栖息地等功能,湖中有鱼类50余种,其中经济鱼类20余种。可它同时也是周边农业用水的重要来源,在古代更是如此。
赤东湖风光
但在朱瞻堈看来,既然朝廷把赤东湖河泊所给了自己,又免了“岁办鱼油等课”,何不一步到位,直接让王府把这座湖泊给包圆了,用来养殖岂不美哉。
明英宗再次满足了六叔的心愿,只是交代他赤东湖事关百姓生产,不得禁止附近军民取水灌田。
“丁酉,书复荆王瞻堈曰:‘承喻欲得蕲州赤东湖取鱼,特允所请。然川泽之利,自昔有国者与民共之。叔宜体念此意,凡近湖军民取水灌田者,悉令如旧,不可禁绝。仍戒饬官校不许托此生事扰人,庶于令德有光,叔其亮之。’”(《明英宗实录》)
要说迁国的目的终于达成了,荆王殿下总该满意了吧。
然而事实并非如此。
正统十二年(1447年)七月,明英宗突然敕谕湖广三司,让他们修缮长沙旧襄王府,打算让荆藩再次迁国长沙。原因吗,朱瞻堈对依然不满意蕲州的环境,认为“地土窄狭,难于经久”,为了让大侄子同意,还给自己套上了一套高大上的外衣,表示当地田地稀缺,“虑所请田地湖池之类,或有侵损军民,皆非良便”。
修缮王府所需物料、人工皆需地方筹措,蕲州荆王府落成仅仅三年,期间还有过一次大规模扩建,所费弥多。好不容易可以歇会,结果又折腾上了,你以为你谁。区区一个没有实权的藩王,就算欺负了也就那样,何况只是不搭理你。地方想要拖着不办,有的是办法。
于是乎正统十三年四月,朱瞻堈打着迁国已满三年的旗号,奏请赴京朝觐。明英宗哪会不知晓自家六叔的意图,直接以“道远”相打发。
当历史的脚步来到正统十四年(1449年)八月,也先在土木堡“好好”给御驾亲征的明英宗办了一个中秋联欢会,郕王朱祁钰被匆匆推上帝位,挽大厦于将顷。从朝廷到地方,都在为收拾土木堡之变的善后工作而奋斗。此情此景之下,谁还关心荆藩迁国之事。
蕲州名人:药圣李时珍
景泰元年(1450年)八月,已成为太上皇的朱祁镇终于得以回銮京师,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,他抵京的那天正好是中秋节。
当年十二月,荆王殿下上疏朝廷,表示太上皇回銮实属“大好事”,应当普天同庆,他本人想要赴京朝贺。太上皇已经被自己“恭敬”的送入南内,安享晚年,你说你想为此朝贺,这是在打皇帝的脸呢,还是要打皇帝的脸,明代宗哪会给予好脸色。何况自己这位六叔是何种样人,皇帝陛下岂会不知。所以来京那是想都不要想。
景泰三年(1452年)十月,朱瞻堈再次上疏朝廷,提出想要明年正月赴京朝觐,目的吗自然是想为迁国长沙之事再做一次努力。结果依然被明代宗毫不犹豫的拒绝。
阿越说
景泰四年(1453年)十一月十三日,荆王朱瞻堈薨逝,在位30年,享年48岁,朝廷赐谥曰宪。
荆宪王自幼生活于南北两京,满眼尽是都城的繁华,一朝之国相对偏僻的建昌府,陡然而临的心理落差,让他生成了一种只会挑毛病病态的心理,瞅着藩国哪哪都不好,这破地谁爱待谁待,反正他荆王殿下是受够了。于是乎就藩建昌,便想逃离建昌。迁国蕲州,又是一阵嫌弃,一心想要走。主打一个这山望着那山高。
南城县盱江风光
可事实上呢。被他弃之如履的建昌府,最终由明宪宗庶六子益王朱祐槟(音bīn)接手,在此绵延近150年,共传七世七王,做到了与国同休。若是朱瞻堈迁国长沙成功,蕲州应当也有藩王来接手,比如其后受封长沙的吉藩。
所以说“窄隘”的是人心,而非藩地。无论是建昌府,还是蕲州,作为藩地,在大明诸藩之中,不说有多好吧,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。
顺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